天天讯息:全球通胀降温背后:原油、农产品无视美元贬值“跌跌不休”

2023-04-13 19:44:48     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

截至4月13日16时,美元指数徘徊在101.26附近。

自去年10月美联储释放放缓加息信号以来,美元指数从历史高点114.78回落,累计跌幅超过11.7%。


(资料图)

但是,美元大幅贬值未能提振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截至4月13日16时,NYMEX原油期货主力合约报价徘徊在83.1美元/桶附近,较去年10月仍有约7%的跌幅。

“这令金融市场感到疑惑,因为美元大幅贬值理应提振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一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直言。

记者多方了解到,这背后,是美国一直在“人为”制造原油供应相对过剩。具体而言,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持续释放战略石油储备(SPR)以压低油价。

4月12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政府的SPR战略石油储备库存较前一周减少160万桶,创下198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即使NYMEX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跌破70美元/桶,美国政府仍迟迟不愿回购原油SPR,导致金融市场普遍认为原油供应在欧美经济衰退压力下持续存在过剩问题,导致油价反弹乏力。”上述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指出。但这种状况的最大受益者,却是美国。

本周,美国劳工部公布最新数据显示,3月CPI同比涨幅只有5%,创下2021年5月以来最小同比涨幅。其中能源指数当月下跌3.5%,功不可没。

“随着OPEC+决定每天减产约160万桶原油,目前市场正密切关注原油供需关系是否吃紧。”一位大宗商品期货经纪商告诉记者。但是若美国迟迟不回购SPR,加之欧美经济衰退风险加大,金融市场普遍预期OPEC+减产只能令油价回升至80美元/桶附近,难以实质性撼动全球通胀压力反弹。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资管机构似乎更愿押注油价与通胀双双“回升”。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4日当周,对冲基金为主的资管机构持有的NYMEX原油期货期权净多头头寸较前一周骤增6313.9万桶,占到全部净多头头寸的35.7%。

“这背后,是新一轮通胀交易正在兴起,越来越多资管机构都认为油价与美元双双回落的时代即将结束,理应恢复到美元跌油价涨的常态。”这位大宗商品期货经纪商指出。

油价下跌颓势持续

上述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过去半年以来,华尔街都在讨论一个有趣话题——为何美元下跌无力阻止油价下跌颓势。

“不少量化投资基金因此吃了大亏。”他指出。在美元指数从114.78一路跌至101.26期间,不少量化投资基金因美元下跌而技术性买涨油价。但面对跌跌不休的油价,他们只能一次次止损离场。

NYMEX原油期货主力合约报价在3月下旬一度跌至64.36美元/桶的年内低点,在这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看来,油价之所以无视美元贬值与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升温而持续下跌,一个深层次原因是美国一直在持续抛售战略石油储备(SPR)。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美国政府的 SPR抛售平均价格约在95美元/桶,但由于美国政府的不断抛售,导致市场普遍认为原油供应相对过剩,且随着欧美经济衰退风险加大,原油供应过剩状况正在不断加剧,导致原油期货价格随之不断下跌。

这无形间造成“螺旋效应”,即市场认为原油供应过剩,就会不断沽空NYMEX原油期货压低油价,而油价持续走低,反过来又印证市场对原油供应过剩的判断,令油价进一步下跌。

这种螺旋效应的最大受益者,恰恰是美国自身。今年以来,美国CPI同比涨幅持续走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能源指数逐月走低。越来越多华尔街金融机构发现,在美国住房、医疗、旅游等服务领域通胀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促使美国CPI同比涨幅走低的最大贡献者,就是能源等商品通胀率。

“这或许也是美国迟迟不愿回购SPR的主要原因。”上述大宗商品期货经纪商分析说。去年10月,美国政府曾表示计划在NYMEX原油价格触及67-72美元/桶期间,开始回购SPR,一个月后美国政府再度重申当油价稳定在70美元/桶时,能源部将回购SPR。

但是,至今美国政府迟迟没有回购SPR动作,导致市场依然认为原油供应相对过剩并持续压低油价,令众多基于美元贬值而买涨油价的对冲基金只能“认赔出局”。

直到OPEC+决定每天减产约160万桶原油,市场才真正意识到只有原油供应过剩局面改变,美元下跌对油价的提振效应才能逐步显现。

CFTC数据显示,截至4月4日当周,对冲基金为主的资管机构持有的NYMEX原油期货期权净多头头寸较前一周骤增6313.9万桶。

这背后,是越来越多对冲基金开始重新审视 NYMEX原油期货的合理估值——他们普遍认为此前跌跌不休的油价,似乎没有将美元贬值因素纳入其中。

但是,只要美国政府迟迟不回购SPR,油价仍很难回归到对冲基金认可的95美元/桶合理估值(结合美元贬值因素)。这无疑有助于美国继续规避通胀反弹风险。

食品价格回落压低通胀成效甚微

无视美元贬值而跌跌不休的,除了原油,还有农产品。

4月7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由谷物、植物油、乳制品、肉类、食糖等五类农产品价格指数加权平均数构成)连续12个月下降,较一年前的历史高点下降约20.5%。

但是,农产品价格回落对遏制通胀的推动效应,却远远不如原油。

数据显示,在截至3月份的过去一年时间,欧元区食品、酒精和烟草价格涨幅达到15.4%,完全抵消能源价格降幅(0.9%)。同期美国能源指数下跌6.4%,但食品指数同比却大幅增长8.5%。

记者获悉,究其原因,一是从农产品原料到终端食品的价格传导,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目前欧美食品指数依然在反映去年农产品价格上涨成本;二是受能源、劳动力、运输与加工等其他成本抬高,终端食品价格指数也必然水涨船高。

值得注意的是,欧美政府将食品指数上涨归咎于食品加工企业正在攫取更大利润。

Pantheon Macroeconomics经济学家Claus Vistesen表示,“如何解释食品指数上涨与农产品原料指数下跌的巨大反差,唯一的答案或许是食品加工企业利润正在扩大。”

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委员Fabio Panetta警告称,目前市场存在“利润-物价的螺旋上升”,即食品加工企业为了获取更大利润而不愿给终端食品降价(借口此前农产品价格上涨推高了生产成本),但此举导致欧洲核心通胀率回落速度变得更加缓慢。

记者注意到,目前众多欧洲国家正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3月,法国政府与当地主要零售商达成协议,要求后者将食品价格保持在相对低位。此前,挪威政府与连锁零售商就食品等关键消费品价格上涨问题进行了磋商,希望这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确保其获取利润同时不要损害消费者利益。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要彻底解决食品指数居高不下问题,另一个关键措施是加大全球农产品的流通。7月以来,受西方国家制裁影响,众多欧美粮食贸易商纷纷削减俄罗斯业务,导致俄罗斯小麦等农产品出口操作难度加大,无形间又加剧了全球粮食危机,令食品通胀压力悄然升温。

“不少对冲基金同样在等待抄底买涨农产品的机会,因为他们知道当前以美元计价的农产品估值并未反映美元贬值影响。”前述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指出。但这无形间也给全球央行货币政策造成更大的挑战。

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Huw Pill此前表示,无论食品价格上涨,还是俄乌冲突,或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投机行为与气候变化,全球央行都可能不得不以更高利率“应对”,但这势必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更大的压力。

他指出,实际通胀率与全球央行设定的2%通胀目标存在持续偏离,还可能促使民众行为发生变化,导致更持久的通胀状况。

标签:

推荐文章

X 关闭

最新资讯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