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快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谁说的_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023-05-19 12:14:05     来源 : 互联网

1、此语出自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前后文如下: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


【资料图】

2、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3、《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4、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5、及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6、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7、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8、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9、” 余英时语或可做一注脚: “中国很多史学家都梦想写通史,那是因为历史传统的关系,通史在中国文化上的意义不同,我们理想的通史是司马迁式的,所谓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0、是不得了的大综合。

11、或者像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但《通鉴》已不算“通”,只能从三家分晋开始;还必须有七八个专家给他专门做研究,他自己写成最后稿本,现在还保存一本司马光通鉴稿,看看别的专家的东西,他来改写贯通。

12、但他的问题不像现在的通史,那是给皇帝看的:怎么治,怎么乱,治乱的原因在哪里?有很清楚的目标。

13、从历史上得到一些统治的教训,怎么样治理这个国家,是一个镜子。

14、我们现在是给谁写呢?写通史就有不同的观点,有的从文化观点,有的从平民观点。

15、我们每个人都想知道平民怎么想的,可是平民根本没有资料,农民每天耕田,晚上回家吃饭,有什么东西可以作资料呢?他的感想不可能写出来,有人代他写出来也不能作为代表。

16、今天写通史的情况不一样了,通史是教科书,“成一家之言”就不是通了,只是一个人的看法。

17、写通史希望销路好,就不能成一家之言,是集众家之言,所以观念变了。

18、在这种情形下,写通史要靠综合能力和叙事本领,与司马迁和司马光完全不同了。

19、……我是学历史的,基本上讲的就是“通古今之变”的问题。

20、古今怎么变化,那必须有一个整体的构想。

21、在古今之变中,就有具体的如何“通”的问题。

22、我不写通史,往往集中精神研究每一个时代的特殊问题。

23、但“通”的观念永远在我心里。

24、我愿意借这个机会说明,中国古代“通史”的观念和现代教科书式的通史,不是一回事。

25、传统的观念预设着一种全能的超越观点,好像上帝一样,可以看到全史的整体,所以在“通古今之变”上面还要加上“究天人之际”。

26、史学家是人,人一定在地上某一个时空交叉点上,就会受我的时空交叉点的经验所限制,不可能看到想象中上帝的眼光。

27、哪一个史学家不是在时空交叉点上活着呢?离开时间和空间,能够存在吗?“。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推荐文章

X 关闭

最新资讯

X 关闭